香港离岛区幼稚园择校指南,看完这些不用再东奔西走查资料了

离岛择校手记:当我们在幼稚园寻找什么?

去年秋天,我和太太带着刚满三岁的女儿搬到了大屿山。本以为逃离了市区的喧嚣,择校压力会小一些——直到第一次参加离岛区幼稚园开放日。

那天在梅窝,我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细节:几乎所有家长都在问“升学率”和“双语课程”,却很少有人关心操场边上那棵百年榕树。一位园长私下告诉我,曾经有家长直接问:“这棵树能提高孩子的英语成绩吗?”他苦笑着回答:“不能,但能让孩子学会怎么和小鸟做朋友。”

这让我想起经济学家森穆逊说过的话:我们总是过度测量容易测量的,却忽略真正重要的。择校何尝不是如此?我们热衷于比较课程表上的英文课时数,却很少思考:离岛特有的自然环境和慢节奏生活,本身就是最珍贵的教育资源。

我观察到一个矛盾现象:很多家长拼命把孩子送进标榜“国际视野”的幼稚园,却忽略了窗外的南中国海就是最广阔的国际课堂。长洲一家幼稚园的老师告诉我,他们带孩子们到码头看渔船卸货,认识不同国家的旗帜,比在教室里看世界地图生动得多。有个四岁孩子现在能分辨出马来西亚和印尼的渔船区别——这种知识,任何教材都给不了。

香港离岛区幼稚园择校指南

当然我不是在浪漫化离岛教育。坪洲有位妈妈跟我说了她的困扰:选择太少,有时候不得不妥协。但她话锋一转:“可是你知道吗?我女儿的老师住在同一条街上,每天接送路上都会教她认路边的植物。这种亲密感,在市区花多少钱都买不到。”

我最偏爱南丫岛的一家小小幼稚园。他们的“特色课程”是带孩子们跟踪潮间带生物的季节变化——多奇妙啊,三岁的孩子就知道农历和潮汐的关系。园长说有个孩子转到市区名校后,在新环境里最怀念的是“能光脚踩泥滩的自由”。听到这话我莫名心酸:我们是不是在用“为你好”的名义,剥夺孩子最本真的快乐?

令人沮丧的是,现在很多离岛幼稚园也在盲目模仿市区的教育模式。有次参观大澳新开的“双语幼稚园”,看到他们把原本面朝红树林的窗户封起来,改成多媒体教室——这简直像把珍珠磨成塑料珠子。

如果你问我择校建议,我会说:千万别被那些光鲜的宣传册迷惑。去观察操场上的孩子是不是真心在笑,看看老师蹲下来和小朋友说话时是不是眼神平视,留意校园里有没有留给毛毛虫爬行的角落。这些细节,比任何升学数据都更能说明问题。

最后分享个小事:有天我看到女儿和她幼稚园的同学在沙滩上玩,两个小家伙为一只寄居蟹该回家还是该留在沙滩争论不休。老师没有直接给答案,而是说:“那我们问问潮水什么时候来吧。”那一刻我突然明白,最好的教育不是填满知识,而是教会孩子如何与这个世界温柔相处。

也许,在离岛择校的真正秘诀是:不要总想着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而是先想清楚,希望孩子记住一个怎样的童年。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185 8905 2127

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六,9:30-18:30,
节假日休息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