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南区幼稚园怎么选,点赞+收藏+关注走一波!

南区幼稚园选择手记:当我们在给孩子挑选什么?

上周和太太在海怡半岛散步,偶遇邻居陈太。她眉头紧锁地向我抱怨,为了给三岁的女儿选幼稚园,已经失眠整整两周。”你说,维多利亚还是圣德勒撒?双语教学真的比传统教学好吗?”她焦虑地翻着手中的学校资料册,仿佛在做一个关乎生死存亡的决定。

这让我想起五年前带着大儿子走访南区幼稚园的经历。当时我固执地认为,一定要找一所能让儿子”赢在起跑线”的学校。直到在某家热门幼稚园的开放日,看到一个四岁小男孩在展示墙上完美无缺的作业时,突然感到一阵窒息——那些过于工整的字迹,简直像是用模具刻出来的。

也许我们都陷入了一个误区:过分关注学校的名气和课程设置,却忽略了最重要的——这个环境是否能让我们的孩子依然保有孩子的模样。

我发现南区幼稚园有个有趣的现象:越是标榜”双语教学”、”国际课程”的学校,家长们的焦虑感反而越强。曾经参观过一家号称采用”新加坡数学教学法”的幼稚园,看着教室里三岁多的孩子们规规矩矩地坐着做算术题,突然很想问:这个年纪的孩子,难道不是应该在外头撒欢儿跑跳,哪怕摔个跟头弄脏衣服吗?

香港南区幼稚园怎么选

不是说学术不重要,而是怀疑我们是否把顺序搞错了。语言能力和数理思维固然可贵,但对幼儿来说,或许培养好奇心和探索欲才是更重要的基础。我记得儿子在南湾一家小型幼稚园读书时,老师带着他们到沙滩捡贝壳、观察潮汐,孩子们用贝壳拼出数字和字母——这种学习方式,比在教室里反复抄写要有趣得多。

另一个被很多家长忽略的关键点是:教师的稳定性。有朋友的孩子三年换了四个班主任,每次适应期都要哭闹好一阵。相比之下,我宁愿选择一所师资稳定的普通学校,也不要一个教师流动频繁的”名校”。幼儿教育最重要的是建立安全感,这点经常在择校时被忽略。

说到这儿,不得不提一个略显讽刺的现象:很多家长拼命把孩子送进重视学术的幼稚园,放学后却又要花大价钱送他们去”游戏小组”培养创造力。这不是本末倒置吗?

在我看来,选择幼稚园最需要关注的反而是最不起眼的细节:孩子们课间玩耍时的笑声是否畅快?老师蹲下来和孩子说话时是否平视?校园里是否有让孩子尽情奔跑的空间?这些看似琐碎的细节,往往比宣传册上的升学数据更能说明问题。

最近听说有家长为了让孩子进入某所热门幼稚园,特意搬到南区居住。这种选择令人钦佩,但也不禁想问:我们是不是把学校的作用想得太大了?孩子的成长永远是一个多元方程,学校只是其中一个变量。

说到底,选择幼稚园不是在寻找一个完美答案,而是在诸多不完美中,找到最适合自己孩子特质的那一个。就像我最终为儿子选择的那所普通幼稚园,没有华丽的宣传册,但有总是笑眯眯的校工阿姨,有可以赤脚奔跑的草坪,有允许孩子发呆的角落。

如今看到儿子对世界依然保有旺盛的好奇心,我想当初的选择或许没有错。毕竟,童年只有一次,比起提前学会写多少个字,或许保持对学习的热爱才是更珍贵的礼物。

所以,如果你也在为择校烦恼,不妨先问问自己:我希望孩子二十年后再回首童年时,记住的是什么?是作业本上的红勾勾,还是海风中的欢笑声?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185 8905 2127

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六,9:30-18:30,
节假日休息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