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深水埗区小学怎么选,一起来看看吧!

选校如择邻:深水埗妈妈的三次失眠与一场顿悟

去年夏天某个凌晨三点,我盯着天花板上旋转的吊扇,第无数次刷新教育局的小一派位结果页面。冰箱运作的嗡鸣声里,突然想起小时候在深水埗唐楼天台,看对面学校操场上跳跃的白色校服——那时哪需要选什么学校?街坊孩子挎着布书包穿过鸭寮街的电子零件摊,自然就走进了最近那间红砖校舍。

如今替孩子选校,倒像在玩一场高风险的俄罗斯轮盘。教育局那份38页的小学概览读得越细,心里越慌。都说要看师资、看设施、看升学率,可真正让我失眠的,是去年在北河街街市遇见的那对母子。男孩背着某名校书包,母亲蹲在鱼摊旁给他听写英语单词,腥咸的空气里混杂着”extraordinary”的发音——这种撕裂感,才是深水埗家长真正的考题。

我渐渐发现,在这片新旧交织的街区,选校本质是在选择某种生存哲学。那些挤破头想进的”神校”,就像黄金电脑商场的顶配水货手机,参数光鲜却可能水土不服。反倒是有间不起眼的社区小学,校长每天清晨站在南昌街转角给孩子们发手写鼓励卡,下雨天会多备三十把彩虹伞。这种温度,哪里是Band1率能衡量的?

最讽刺的是,当我们拼命研究各校的境外交流计划时,却忘了深水埗本身就是个跨国教室。钦州街的南亚杂货店老板能教孩子说乌尔都语数字,福荣街的模型店藏着二战历史,就连街角回收婆婆的分类智慧都够开十堂环保课。或许真正的名校,是能教会孩子在霓虹灯牌与公屋晾衣杆之间,读懂生活这本立体教科书。

香港深水埗区小学怎么选

最近我开始带儿子逛鸭寮街旧货市场,让他用二十元预算组装个小风扇。看他蹲在摊前认真对比马达型号时忽然明白:与其纠结选哪间学校塑造孩子,不如思考该让孩子塑造怎样的学校。深水埗的魅力从来不在它拥有什么,而在于它永远给普通人留出重新定义可能性的缝隙。

所以当最终决定放弃那所传闻中”半只脚踏进常春藤”的学校时,我在申请表备注栏写了句看似荒唐的话:”希望孩子能学会在深水埗的盛夏,用废旧零件拼出清凉的风。”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185 8905 2127

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六,9:30-18:30,
节假日休息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