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西贡区中学择校指南,看完可以少走好多弯路!
西贡择校记:当教育变成一场豪赌
去年夏天,我和朋友阿明坐在西贡海边的咖啡厅,他焦虑地划着手机上的学校排名表。“你说,我该不该把房子抵押了,去买名校区的劏房?”他苦笑着问我。那一刻我忽然意识到,在香港谈教育,早就不是简单的择校问题,而是一场压上全家未来的豪赌。
西贡区的学校很有意思——你既能找到每年出产IB满分学生的国际学校,也有默默无闻但坚持小班教学的社区中学。有个现象很值得玩味:不少家长拼命把孩子塞进所谓的“Band 1”学校,结果孩子反而在精英堆里迷失自我。我邻居家的孩子就是典型例子,进了热门名校后,从开朗少年变成整天关在房间打游戏的宅男。这让我不禁怀疑:我们追求的到底是教育质量,还是虚荣心?
说到这儿,不得不提西贡特有的“游学矛盾”。这里的孩子早上可能在海边捉螃蟹认识生态系统,下午就要回教室刷Past Paper(过往试卷)。这种撕裂感很有意思——某种程度上,西贡家长比港岛家长更焦虑,因为他们既想要国际化的开放教育,又不敢放弃传统的应试路径。
我最欣赏的反而是几家不太出名的教会学校。他们不搞成绩排名,却坚持带学生每周去郊野公园做义工。有个校长跟我说过很震撼的话:“我们要培养的是能照顾好自己和他人的正常人,不是考试机器。”可惜这样的学校在家长群里总是被贴上“不够进取”的标签。

如果你问我真正该怎么选?我觉得关键是想清楚:你希望孩子十年后成为什么样的人。是要一个年薪百万但身心俱疲的投行精英,还是一个懂得生活、有同理心的普通人?这个问题比任何学校排名都重要。
最近听说有家长开始组“教育合作社”,自己请老师给孩子上课。虽然听起来有点疯狂,但或许这才是西贡家长该有的突围方式——毕竟在这片背山面海的土地上,我们本该有更开阔的教育想象。
择校这件事,说到底是在选择一种生活方式。而西贡最迷人的地方,就在于它始终给你保留着选择的余地——只要你敢跳出那些排名的迷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