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深水埗区中学录取分数线,香港上学必看秘籍

分数线背后的深水埗:数字之外的教育困局

上周路过北河街,看见几个中学生蹲在街角抄作业,校服皱巴巴的,书包带子都快磨断了。我突然想起昨天看到的某校录取线又涨了三分——这三分,对这些孩子来说意味着什么?

有人说深水埗是香港的贫富分界线,我倒觉得这里的中学录取线更像一面照妖镜。你仔细看那些所谓”名校”的录取数据,会发现个有趣的现象:过去五年里,有三所学校的分数线涨幅恰好与周边楼价涨幅呈正相关。这难道纯属巧合?我不信。教育资源的争夺早就异化成了一场资本游戏,可怜那些住在劏房的孩子,他们拼尽全力考到的分数,可能还够不到别人靠学区房轻松获得的入场券。

我表姐家小孩去年升中,全家陷入一种近乎癫狂的焦虑。他们算过一笔账:要想让孩子进区里那所band1中学,要么花八百小时补习,要么多掏三成租金搬去另一个片区。最后孩子每天补习到晚上十点,眼睛里都没了光——才十三岁啊。最讽刺的是什么?那所学校的重点班学生,七成早就通过各种”秘密渠道”内定了名额。

深水埗的魔幻现实在于:一边是唐楼里挤着三代同堂的劏房户,一边是背着最新款书包在星巴克刷题的中产小孩。同样的分数线,对前者可能是改变命运的门票,对后者只是保底选择。我有次在电脑城遇见个帮父母看摊位的男孩,他摊开的练习册上密密麻麻全是笔记。”老师说差两分就能摸到band1的边”,他说这话时眼睛亮得让人心疼。

香港深水埗区中学录取分数线

教育局每年发布那些光鲜的录取数据时,从来不会告诉你:有太多孩子早在起跑线上就被甩开了不止一个身位。当我们在讨论分数线时,我们真正该讨论的是——为什么有些孩子需要多考30分才能获得同样的教育资源?为什么我们的教育体系还在用单一数字决定一个孩子的未来?

或许该有人问问深水埗的孩子们,他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是越来越高的分数线?还是某个愿意停下来听他们说”其实我不懂三角函数”的老师?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185 8905 2127

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六,9:30-18:30,
节假日休息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