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九龙城区中学录取分数线,赶紧收藏!

九龙城区的分数游戏:当数字吞噬了教育的灵魂

前几天路过何文田,看到一群中学生蹲在便利店门口抄作业。他们校服皱巴巴的,眼睛里却闪着狡黠的光。我不禁想,这些孩子里,有多少是当年踩着录取分数线挤进这所区域名校的?他们可曾想过,自己拼命争取的“优质教育”,最终却沦为在便利店门口赶作业的仓皇?

九龙城区的中学录取分数线,表面上是一组冷冰冰的数字,背后却是一场精心设计的数字游戏。作为一个在这片学区辗转多年的教育工作者,我目睹了太多家庭为这几个数字付出的疯狂。

去年有个家长向我咨询,她女儿距离心仪学校就差两分。那段时间,她每天只睡四小时,就为研究那本厚达300页的招生指南。“两分而已”,她说得轻描淡写,但我看见她手指在颤抖。最终她花了六位数请“升学顾问”包装女儿的个人档案——是的,现在连中学生都有个人品牌顾问了。结果?孩子如愿以偿进了那所名校,却在入学三个月后确诊焦虑症。

这件事让我想起荷兰的教育体系。他们在孩子12岁时就进行分流,却不以分数为唯一标准。教师会根据孩子的学习习惯、兴趣特长给出建议——这种看似“主观”的判断,反而更接近教育的本质。反观我们,用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的分数将孩子分类,像超市里给苹果贴标签般理所当然。

香港九龙城区中学录取分数线

最讽刺的是,当我们用分数筑起高墙时,真正被隔绝的或许是教育的更多可能性。九龙城区某名校校长私下告诉我,他们每年都会拒掉一些分数稍低但极具创造力的学生,因为“制度不允许”。“有时候我看着那些被拒的档案,感觉像是在亲手掐灭一簇簇火苗。”说这话时,他苦笑着转动桌上的钢笔,仿佛在拧紧某个看不见的阀门。

分数真的能定义一所学校的价值吗?我观察过区内两所录取线相差15分的学校。高分学校的实验室确实更先进,但低分学校的美术室里,孩子们正在用废旧报纸制作雕塑,他们的眼睛里有种不一样的光——那不是拼命追逐标准的焦虑,而是创造带来的纯粹快乐。

也许我们需要重新思考“优质教育”的定义。当所有人都盯着分数线时,我们是否忽略了教育中更重要的东西?就像那个在便利店门口抄作业的孩子,他可能永远不知道,自己快速临摹的机智,比作业本上的标准答案更接近真实世界的生存法则。

九龙城区的录取分数线不会消失,但或许我们可以少看它一眼。毕竟,教育的真谛从来不在那些数字里,而在每个孩子眼中尚未被分数磨灭的光芒中。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185 8905 2127

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六,9:30-18:30,
节假日休息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