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信中学Tak Sun Secondary School(沙田区中学)
学校简介
学校名称:德信中学
办学宗旨:秉承天主教理念,着重学生的均衡发展,品格与学术培育并重,以全人教育为目标。
德信中学外观照片
学校位置
沙田区 > 沙田马鞍山宁泰路27号。
学校类别
直资、男校、天主教,全年学费约 $22,000
香港有 60 间直资中学,佔整体约 13%;香港有 29 间男子中学,佔整体约 6%;香港有 88 间天主教中学,佔整体约 19%;了解更多:中学分布图表。全港中学分布详述。有关学费详情,请参看教育局提供的 收费证明书。
创校历史
2000 年创立,办学团体:东亚教育促进会
校训:勤而乐 IN LABORE GAUDIUM。
学校设施
教学情况
教学人员总数 66 人;中一有 4 班。
全校教师总数 66 人。中一至中六的班数分别是: 4, 4, 4, 4, 4, 4。(注:以下班级结构是指可开班数目。有些学校会将原本班数增加,但学生人数不变。)
学年 | 教学人员人数 | 班级结构 | |||||||
---|---|---|---|---|---|---|---|---|---|
全校教师 | 核准编制 | 总数 | 中一 | 中二 | 中三 | 中四 | 中五 | 中六 | |
2019 | 75 | 74 | 24 | 4 | 4 | 4 | 4 | 4 | 4 |
2020 | 73 | 74 | 24 | 4 | 4 | 4 | 4 | 4 | 4 |
2021 | 72 | – | 24 | 4 | 4 | 4 | 4 | 4 | 4 |
2022 | 64 | – | 24 | 4 | 4 | 4 | 4 | 4 | 4 |
2023 | 64 | – | 24 | 4 | 4 | 4 | 4 | 4 | 4 |
2024 | 66 | – | 24 | 4 | 4 | 4 | 4 | 4 | 4 |
学年 | 总数 | 中一 | 中二 | 中三 | 中四 | 中五 | 中六 |
---|---|---|---|---|---|---|---|
2019 | 24 | 4 | 4 | 4 | 4 | 4 | 4 |
2020 | 24 | 4 | 4 | 4 | 4 | 4 | 4 |
2021 | 24 | 4 | 4 | 4 | 4 | 4 | 4 |
2022 | 24 | 4 | 4 | 4 | 4 | 4 | 4 |
2023 | 24 | 4 | 4 | 4 | 4 | 4 | 4 |
2024 | 24 | 4 | 4 | 4 | 4 | 4 | 4 |
学校收费
学校规模
全校开 24 班,教师 66 人,班师比例约 2.75
跟其他 435 间学校比较:开班数目比 22% 学校多,有 60% 学校类似,比 18% 学校为少;教师人数比 72% 学校多,有 9% 学校类似,比 20% 学校为少;班师比例比 70% 学校多,有 11% 学校类似,比 19% 学校为少。(统计根据学校于 2024/2025 学年的数据。班级总数统计图。教师人数统计图。)
注:开班数目、教师人数及班师比例跟学校质素没有直接关係,学校规模比较只作参考。
教学语言
学校以英文为主要教学语言
全校语文政策:为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学校聘有多位外籍教师,任教英文及其他科目,更提供口语课堂,以加强同学会话能力。我们亦透过晨读计划和课外活动来鼓励学生练习和运用英语。而高中中文课及中六英文课亦按需要,採用共同或分班课节授课。
学习和教学策略:着重全人教育,为加强及配合课程的整合及发展,所有科目会配合各主要学习领域而分为不同的科组。另有校牧给予学生天主教信仰的培育。为了让同学得到更适切的照顾,各年级会有一位老师负责,由「适应」,「转接」到「巩固」,协助同学面对文凭试的课程。另一个项目是「晨早阅读计划」目的是帮助学生培育阅读的习惯和阅读的技巧,也藉此创造一个有助于学习的阅读环境。除周会外,学生须于班导师课内安静阅读适当选择的班图书角内的书籍。学校亦加强了电子教学,让学生可以使用电子平板电脑上课,以提升教与学的果效及互动。
中一收生
学校不参加教育局的「中学学位分配办法」
学校自订中一收生的程序及申请日期,你须直接向学校查询。「非参加派位直资中学」通常于每年九月到十二月接受下学年中一入学申请。详情请浏览:直资中学入学申请时间表。
学校全年学费约 $22,000,跟其他 57 间直资中学比较,学费平过 31 间学校。
相关小学
学校有联繫小学:德信学校
在中学统一派位,联繫中学可为其联繫小学保留最多 25% 的学位。联繫中学列表。
联系方式
德信中学
Tak Sun Secondary School
地址: 沙田马鞍山宁泰路27号。学校地图 ⛳
校长:罗春平先生 Mr. Law Chun Ping
校监/校管会主席:何炳德博士 Dr. Peter Herbe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