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认为自己是哪里人?聊聊香港人的身份认同感

2021-12-30 18:23:44
上周,香港特区第七届立法会选举产生了90名新一届立法会议员。这是完善香港特区选举制度,落实“爱国者治港”原则后的第一次立法会选举。

为了庆祝此次选举的圆满成功,香港的士司机从业员总会于25日组织了1000辆出租车在港岛、九龙和新界各区巡游。显然,港人对此次选举的成功是满意的。这也意味着香港已摆脱了过去几年的阴霾和混乱,站在全新的起点,迎来了历史机遇期。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90名当选议员中,出现了一位来自深圳的“港漂”——张欣宇。这位出生在上海,成长于深圳蛇口,并在港大土木工程系完成学业的80后年轻人,如今已在香港成家立业,并就职于港铁公司。

如今,他以香港人的身份感到自豪,但也曾说“深圳是老家,香港是家”。很显然,这位新立法会议员,对于祖国母亲有着很深的情怀。其实,相比于其他当选议员,张欣宇或许只是在时间上晚一些才成为“香港人”罢了。毕竟,往上数三代,真正的土著香港人,又有多少呢?

上周,我们也发过一篇《香港一线明星纷纷北上定居,内地到底有什么魅力?》的文章,指出不少香港艺人认同自己的国民身份和接受祖国发展机遇是他们定居内地的原因。今天,借着港漂张欣宇当选新一届香港立法会议员的契机,我们想继续探讨香港人的身份认同问题,尝试找到这个问题的根源并对提升港人的国民身份认同给出相应建议。

01、香港人都来自哪里?

在讨论香港人的身份认同之前,窥探香港的人口构成和种族分布不可缺少。

大家都知道,香港是高度繁荣的自由港和全球性金融中心,也是全球最为国际化的大都市之一,跨国公司密布,随处可见“洋人”。

即便有如此强的“国际性”,但香港其实依然可以说是单一种族社会。根据相关数据,在香港当前约750万总人口中,近91.4%的人口都是华裔,占据绝对多数。

非华裔人口约占8.6%,主要来自菲律宾、印尼、印度、巴基斯坦、越南、尼泊尔和欧美白人。可以看出,非华裔香港人里,多数是南亚和东南亚人,这是历史和地缘因素促成的结果。

香港少数族裔分布 图源 | 香港民政事务署

例如,上世纪60年代由于越战爆发,不少越南人面对战争,纷纷逃亡香港。1979年,香港被列为“第一收容港”,因此收容从越南出逃的难民。到1990年代,香港政府开始对越南船民作出有秩序的遣返行动。至2000年,香港政府向仍然滞留在香港的难民给予居留权及签发身份证,让他们融入香港社会,有些开设餐馆和在社会工作,不少其家人和后裔在香港定居。

但当我们讨论香港人的身份认同时,其实是默认要讨论华裔香港人对中国身份的认同。因为换位思考,我们很难苛求那些移民到香港并获得正式身份的东南亚人和南亚人对中国这个国家或文化实体能有多深的共鸣,毕竟,不同族裔的文化和历史背景差异甚大。

所以,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华裔香港人身上。

现在,当我们说起全国最大的移民城市时,往往指向香港隔壁的深圳。但其实,香港也是个移民城市,因为和深圳相似,香港历史上并没有数量特别多的本土原著居民。除了自然增长,历史上香港的人口主要来源于中国内陆。

香港开埠后,因太平天国战争蔓延至广州,大批广州一带平民涌入香港,并使得粤语广州话(俗称广东话)开始进入香港。

现在的香港人主要是1930年代至1980年代初从内地移居香港的人士及其后裔。这期间,国际和国内局势风云变幻,战乱和动荡是社会主题,不少内地人为避难来到了香港。

其中,由于地理便利,来港的内地人绝大多数来自广东,特别是珠三角地区,其次是福建和上海。我们可以看到,香港有大量的内地同乡会社团组织。因为追根溯源,现在的香港人,祖籍基本都在内地,即便自己是在香港出生,他们的父辈或祖父辈都是地道的内地人。

以大家熟知的香港知名艺人为例,林峯祖籍福建厦门,郑希怡祖籍上海,至于祖籍在广东的,就更是一抓一大把了。

最后,就是近年来,随着国内经济的高速发展,一大批富起来的内地人,出于各种原因(如国际旅行便利、高等教育、税收优惠等)移民至香港。这样的例子,在你我身边应该也很常见。

简言之,香港虽说是一个国际化程度极高的大都市,但从人口构成来看,依然是个华裔占绝对主导地位的单一种族社会。现在的华裔香港人,除了极少数本土原著居民,基本是内地人的后代。

02、既是内地人后代,何来身份认同问题?

先讲一个令我记忆尤为深刻的小故事。

那是12年前,我在英国念书期间,某日到北爱尔兰旅行,在旅馆登记入住时遇到一个年轻漂亮看着很像中国人的美女。对视了几秒后,出于礼仪,我问了句“Chinese?”不料对方很冷地回我:“No I’m from Hong Kong”。

当时我心想,难道香港人不是中国人吗?见她冷冷的,就没再继续对话。

一直到2014年的占中和两年前香港社会的动乱,我才意识到,香港人的身份认同问题并不只存在于小姑娘一个人身上。这里面,最大的原因,还是那段屈辱的被殖民历史和由此导致的外部势力影响。

自1842年中英签署《南京条约》起,香港成为英国的殖民地,到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中间经历了157年。在这157年间,香港和中国内地的联系可以说是很少的。特别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两地海关也被严格限制,各方面交流相当有限。

对身份认同起到重要作用的,包括两大因素文化认同集体记忆

人们常说,香港是中西方文化汇集之地,其实这句话的另一面,可以理解成“香港文化既不中也不西”。开个玩笑,我们可以从非常浅层次的香港人的语言沟通看出一二。广东人很爱吐槽的一点是,香港人说话时经常夹杂着粤语和英语,多少显得有些奇怪,不洋不中。这背后,当然是殖民历史对文化的影响。

虽然香港是英国殖民地,但这段屈辱的历史让绝大多数香港人不可能认为自己是英国人;同时,由于长期与祖国内地分离,不受中央政府管辖,即便知道自己是“中国人”,很多香港人对祖国也未必有很深的概念,因为知之甚少。

打个比方,很多被拐卖的孩子,得知养父母是人贩子后和他们亲近不起来;可当被亲生父母找到后,虽然内心知道这种骨肉情,但由于长期疏离感情不深,也未必愿意回到亲生父母身边。这就使得香港人对两边的概念都有点模糊,陷入“我到底是谁”的困惑。

有人可能会说香港影视作品和流行音乐对内地有巨大影响,可这是单向的,是香港本土文化对内地的影响,只是增加了内地对香港文化的喜爱,而非港人对中国内地的认同。

同时,集体记忆对塑造身份认同亦至关重要。人们常说的人生四大铁(一起同过窗,一起扛过枪,一起嫖过娼,一起分过赃)指的是,有重要共同经历的人往往都会把对方看成自己人,因为这些经历所带来的深刻记忆会强化身份认同。

但同样由于地理和文化阻隔原因,香港和内地之间太缺乏重要的集体记忆了。这种文化交流和集体记忆不足的局面,一直到国内实行改革开放和香港回归后才有所好转。

此外,长期的殖民历史给了别有用心的外部势力渗透的机会,对香港人的身份认同也有不可忽略的影响。

前些年,网民常常调侃“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这句话,认为夸大了外部势力的“恶”。但从香港过去两年多前的风波来看,旨在乱港反华的外部势力甚至已不甘隐匿在事件背后,而是直接走到台前。

美国驻港领事与黄之锋密谈

在他们的唆使和循循利诱下,不少未开化的香港人,特别是年轻人,是非观和价值观都受到严重干扰,误入歧途。这一点,限于篇幅原因,不做过多展开。

总体上,港人的身份认同问题,根源在于那段屈辱的殖民历史导致两地各方面沟通不畅以及背后西方势力发挥了“搅屎棍”作用。

03、如何提升香港人的国民身份认同?

了解港人身份认同问题的根源,是为了能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也就是提升港人的国民身份认同。

必不可少的是,肃清分离主义分子和外部势力的影响,加强中小学的爱国主义教育。《国安法》的出台强有力地打击了分离主义者。他们有的已逃往国外,有的则等着吃牢饭,香港社会的平稳运行得到了有效保护。

在此基础上,我们认为,围绕上一部分所提的文化认同和历史记忆行事至关重要,而这两点其实本身也是息息相关的。

举一个发生在近期且非常有效的例子——神州号航天员与香港学生互动。

载人航空是中国的国家盛事,牵动了全体国人的心。9月3日下午,正在天和核心舱执行任务的神舟十二号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与近300名香港青年学生、科技工作者和教师等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天地对话”,并回答青年学生关注的问题。

这样的活动,在官方看来,是中央送给香港同胞、特别是香港青少年的一份“跨越天地”的特殊礼物,相信香港市民一定能够感受到中央的关心与厚爱,更加坚定地与祖国同心同行。

不久后的12月9日,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空间站进行太空授课。授课活动采取天地互动方式进行,在中国科技馆设置地面主课堂,香港作为4个分课堂也参与其中。

全港约300名师生出席了在香港培侨书院设置的分课堂,并向航天员提问。香港培侨书院表示,太空授课活动有助香港学生认识国家在航天领域的发展和成就,增进对科学及航天科技的兴趣,并提升国民身份认同。

载人航空的历史性时刻,祖国一道与香港青年学生进行了近距离分享,这是最好的文化认同和历史记忆构筑,甚至比学校教育更加行之有效。

另外,2025年,粤港澳三地将联合承办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在本月初表态,将全力支持粤港澳成功举办一届具有标志性的全运会。相比奥运健儿代表团访问交流,把全国性第一大体育盛会的部分赛事放到香港举办,定能加深港人的国民身份认同。

以上这些盛事,其实都属于文化认同和历史记忆范畴,需要与香港同胞一道分享。在肃清分离主义的影响后,香港社会的发展已重新步入正轨,相信只要坚持正确的方向,香港的人心回归是水到渠成的事。

况且,其实香港主流社会本身对国民身份的认同并没有多大障碍。就如我们上周提到的香港艺人纷纷北上发展置业现象,不仅仅是由于内地机会多,也因为他们认为自己就是“中国人”。作为公众人物,他们对祖国的认可也将对香港社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至于更广大的香港同胞与祖国内地的融合,我们可以参考国家在2019年初制定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

该纲要的出台,既是为了进一步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支撑引领作用,也是支持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增进香港、澳门同胞福祉,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让港澳同胞同祖国人民共担民族复兴的历史责任、共享祖国繁荣富强的伟大荣光。所以有理由相信,未来港人的国民身份认同,将不再是一个问号。

  • 香港幸福生活
  • 客服微信
  • weinxin
  • 香港幸福生活
  • 官方公众号
  • weinxin
香港幸福生活
  • 本文由 2021-12-30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 http://www.d2kn.com/hklife/88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