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给家用是不孝?香港这一数字惊人

2022-05-10 17:45:54

母亲节过后,孝敬父母是否要给家用成为了网络中大家讨论的热点,不论是节假日送礼,还是发红包、外出游玩,亦或是每月给足够的金额以提供给父母安享晚年,都是子女尽孝道的方式。大家平日给予父母的家用究竟算多还是少呢?内地和香港对于给家用是否有什么不同呢?

早在2019年4月,永明金融就发布过香港地区的调查数据。该调查透过网上问卷及面谈访问500名年龄介乎25至54岁、月入25,000港元或以上的在职子女,及205名年龄介乎55至69岁、有至少一名在职子女的退休父母,得出结果:有98%受访退休父母都表示有收过“家用”,当中约73%说每月都会收到“家用”,而子女给予“家用”的金额中位数约6,000港元。调查又显示,约67%受访退休父母及73%受访在职子女认为,收到“家用”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6,000港元的“家用”是什么概念?以统计处公布的去年第四季度各行业每月收入中位数作例,6,000港元已相当于不少行业的约三分一,甚至近一半收入。

看来香港的每月提供给父母的家用已经占据每月开支不小的部分,但是相比自己外出租房或跟朋友一起合租,家用中位数的支付金额已是较低的水准。如果还没到谈婚论嫁的阶段,跟父母一起居住的情况也比较多,所以给父母家用是一个比较普遍的行为。

内地也有相似的研究。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针对1,680名18~35岁青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56.5%的受访青年给父母生活费,58.5%的受访青年认为年轻人应该给父母生活费。关于年轻人回馈父母的其他方式,24.8%的受访者建议逢年过节给父母买礼物、包红包,19.5%的受访者建议多抽出时间陪伴父母。

“80后”给家用的人数较“90后”为高,调查中有超过一半的人群选择了0元,其中有48.28%的“80后”(含“85后”)每月不给父母钱,“90后”(不含“95后”)更高达58.93%。就金额而言,每个月给父母500元人民币及以下的人群占比25.57%,仅次于每月分文不给的。而每月能拿出千元以上的寥寥无几,总计不过约十分之一;也有极少每月给3000、5000元人民币以上,或共计一年给5万元人民币以上。

相比一工作就要给家用的香港年轻人,是什么导致内地“90后”给家用低呢?中国人口基数较大,人员流动频率较高,很多年轻人并不跟父母在一个城市居住和生活。每月工资太低,日常花销房租付完,基本不剩钱了,甚至还得父母补贴点。这种情况下,自然给父母的家用金额就比较少了。

给家用和是否孝敬父母能画上等号吗?许多“90后”青年表示,虽然出于各种原因,自己没能力或者不需要补贴家用,但逢年过节时还是会给父母买些他们喜欢的酒、礼品等等,到年底给父母一个大红包“意思一下”。还有在外地工作的孩子也会在假期时跟父母一起去旅行、在网络上帮助家里的老人购置淘宝用品等,也都是不小的开支。

而未给家用的部分人群之中还细分出了“陪伴式养老”,子女们会在老人身边生活,在生活上不仅能更好地照顾老人,还节省了部分开支。但实际上孩子的吃穿住行全都依靠老人,也不完全具备独立生活能力。

年轻人以陪伴为借口依赖老人生活是否是孝心亦或是不孝呢?你是否给家用呢?欢迎一起讨论分享。


  • 香港幸福生活
  • 客服微信
  • weinxin
  • 香港幸福生活
  • 官方公众号
  • weinxin
香港幸福生活
  • 本文由 2022-05-10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 http://www.d2kn.com/hklife/9099.html